新闻资讯

如何理解支持性货币立场下货币条件的收紧

文丨张涛(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,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)

今年以来,在稳定的政策态度推动下(政策利率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十分稳定),货币条件呈现出收紧态势。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1.6%下方开始回升,更高曾至1.9%,提高了30BPs;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由年初7.33上方开始升值,最强曾至7.22下方,升值了1.6%,即货币条件在持续两年放松之后,转入收紧状态。

当前货币政策取向是十分明确的——支持性立场下的适度宽松,那该如何理解今年以来货币条件的收紧呢?

数据来源:Wind

首先,货币条件的约束因素改变了。理论上,货币条件放松应带来融资需求的增加,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,实体部门正处在资产负债表的剧烈调整期,融资需求对于货币条件的敏感性大幅下降。例如,央行在2024年将政策利率下调了30BPs,金融机构的一般贷款利率下降了53BPs至3.82%,但当年企业贷款仅增加了18万亿元,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就增加了2.7万亿,分别较2023年的增量萎缩了2万亿与2.5万亿。为了对冲实体融资需求放缓, *** 的融资需求持续抬升,截至今年2月末, *** 部门的融资规模已升至12.8万亿/年,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.5万亿,而今年前两个月的9.3万亿的社融中,四分之一源自 *** 融资,而 *** 部门天然对货币条件不敏感。融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,改变了货币条件的约束因素,继续放松货币条件,反而可能带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不利影响。

其次,货币条件的传导环境改变了。融资结构性变化叠加监管环境的收紧(打击高息揽储和规范同业业务),去年以来银行体系资产负债呈现出明显的收缩,截至今年2月末,商业银行的扩表速度已由去年初的37万亿/年降至27万亿/年(1月末曾一度降至24.5万亿/年),收缩幅度超过10万亿;伴随扩表速度放缓,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更是大幅下降,截至2024年末,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降至1.52%,较2023年末下降了0.17%;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下降了0.18%至1.44%,收缩幅度为近年来更大。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内,一旦银行体系出现趋势性收缩,再继续放松货币条件,不仅意味着环境已经开始向不利于政策传导的方向变化,而且还会进一步降低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。

基于上述两个改变,从政策面出发,大致能理解“支持性货币立场下货币条件的收紧”的原因。

一是,按照“支持实体经济”的金融资源配置原则,在实体经济货币条件敏感性根本性扭转之前,继续放松货币条件,可能令“软预算约束”主体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刚性要求,而通过一定程度货币条件的收紧,强化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刚性要求。

二是,间接融资体系下,“支持实体经济”的前提条件之一是“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”,而在财政贴息的支持下,银行体系能够将货币条件的收紧转化为自身盈利能力的恢复(净息差企稳),只有在稳定净息差的保证下,银行体系才有能力持续增强支持实体经济(扩表速度回暖)。

三是,鉴于外部环境需要汇率的稳定,货币条件的收紧就只能更加倚重利率环境的改变,叠加防止资金空转的宏观审慎要求,就需要包括货币、债券市场利率曲线的陡峭化,陡峭化曲线有助于稳定银行体系净息差,因此,今年以来,央行不仅强化了政策利率引导,更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,换言之,近期利率曲线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政策诉求背景。

数据来源:Wind

四是,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经转为“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,从提振消费客观上要求货币购买力的稳定,而投资效益提高的要件之一就是资金要有财务约束,因此,货币条件的收紧与宏观调控并非完全对立,另外,货币条件的松紧度直接关系到政策潜在空间的大小,留有余地的政策空间是宏观调控的必须。

从上述四点来看,最起码从政策层面上能够理解,为何在支持性货币立场下货币条件出现收紧。

(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。)

  • 艺术与医学的对话,瑞金医院办了一个展览
  • *ST新研一季度亏损减少至4779万元
  • 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,洪田股份、诺德股份同日卷入监管风暴
  • 长沙银行发布2024年度报告:实现净利润78.27亿元,同比增长4.87%
  • 金融法、金融稳定法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
  • 以军称拦截一枚也门方向发射的导弹
  • 给宠物做“精装房”会是智能硬件下一个好机会吗?
  • 美联储理事Waller:如果高关税导致失业增加 将支持下调利率
  • “青瓦台魔咒”难逃,韩国前总统文在寅遭起诉
  • 事关稳就业、稳经济四部门联合发声
  • 2025正版免费资料大全:助力您轻松获取优质学习资源
  •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八大信号:从“四稳”出发 加力支持实体经济
  • 特朗普:将为不同国家设定“公平”的关税价格
  • 石油业拉响警报!伍德麦肯兹:关税或致成本飙升15% 120万桶产能危在旦夕
  • 滕泰:尽快推出万亿元级别的消费繁荣计划,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和市场
  • 关键词: